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8月,王婧(中)到某公司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供图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刘锋 胡佳佳 张娜
6月的江西上饶,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位于上饶市中心的广信区,宽阔的道路和繁忙的车流交织一起,勾勒出一幅蓬勃发展的城市画卷。这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到处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
走进位于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创科技城的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就会看到一位扎着低马尾辫,说话沉稳、不急不躁的法官,她就是旭日法庭庭长王婧。
“婧的本意是指女子有才能。”今年38岁的王婧,人如其名。“交给她的事,我们放心!”这是广信法院领导对王婧的评价;“办案能力强”,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这是当事人对她的评价。
“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们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2017年,刚成为助理审判员不久后,王婧在笔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这也是她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初心。工作以来,王婧先后荣获“上饶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优秀法官”“江西省法院群众工作能手”“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01
找准人生价值的“定盘星”
江西玉山,高峰巍峨、绿树葱茏,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在怀玉山代代相传、熠熠生辉。作为土生土长的玉山人,王婧从小聆听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也熏陶着她不服输、不认输的倔强性格。
王婧的爷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村里发生了纠纷,或者邻里之间引发了矛盾,都会请王婧的爷爷帮忙调解、做当事人工作。刻在爷爷骨子里的那股追求公平正义的韧劲,感染并影响着王婧。“高考选择专业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选择了法律这个专业。”王婧说。大学实习时,法官庄严神圣的形象,深深印在王婧的脑海。“我要做一名法官!”王婧找准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定盘星”。
顺利进入法院工作后,凭着不服输的拼劲、韧劲,王婧成为广信法院第一批入额的员额法官,也是该院当时最年轻的员额法官。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员额法官;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旭日法庭,到行政庭、立案庭,然后又回到旭日法庭,虽然工作岗位在变,但王婧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变,工作的初心依然坚如磐石。
走进旭日法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和’商共赢”“以诚为道、以信为本”等宣传标语,有序挂在墙上。来到王婧办公室,办公桌左侧的日历本,密密麻麻写满了近段时间的工作安排:“9时15分,湖南某公司开庭;10时30分,江西某公司开庭;14时30分,安徽某公司开庭……”开庭、调解、走访企业、倾听诉求,王婧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办公桌前的凳子上,摆放着一沓沓案卷;右边的书柜里,一系列法律类书籍整齐摆放;旁边还放着一排黑色的记事本,从政治学习感悟到读书笔记,从调解安排到办案心得,从裁判文书起草到企业需求,从工作复盘到未来计划,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被王婧悉心记录其中。
“王婧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性格比较沉稳,敢于创新,善于做当事人工作。她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使不完的闯劲和拼劲。”王婧的分管领导、广信法院常务副院长谢礼鹤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路走来,王婧赢得了领导肯定、同事好评及当事人的赞誉,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荣誉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鞭策!”王婧目光坚定,步履铿锵。
02
当好营商环境优化的“护航者”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2022年5月,旭日法庭搬迁至企业“家门口”——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创科技城,同时挂牌成立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事法庭,负责辖区内涉企案件的审理和执行等工作。
据了解,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该市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是上饶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入驻企业有3000余家,就业人员有6.3万余人,每年引发的各类涉企案件有近1000件,且很多涉企案件不仅标的额大,而且证据烦琐复杂、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
王婧作为江西首家集“访、调、诉、执、破”于一体的专业化商事法庭庭长,带领全庭干警,积极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构建集法院网站、“赣法通”小程序等于一体的多维网络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网上立案全覆盖,为企业提供线上咨询、立案、证据交换、庭审、送达等便捷式司法服务。该庭推行可视化、规范化、成果化要素式审判新模式,通过要素式指引,快速锁定争议焦点,力争用最少的程序、最优的服务解决“企业一件事”;充分运用“保全+调解+自动履行”模式,以保全助调解,以调解促履行,实现纠纷在诉讼中得到有效化解。此外,法庭还设立了经开区企业破产管理窗口,开展企业破产前端服务,在立案环节提前研判是否存在破产风险,引导企业及时进入破产程序,推进园区“僵尸企业”出清,为市场“新陈代谢”破除障碍。
一系列“组合拳”出台后,旭日法庭的办案质效明显提高。王婧承办的一起某客车公司与江苏徐州某公交客运公司的纠纷案件能够快速化解,就得益于这一系列创新机制。
2024年7月,徐州某公交客运公司向某客车公司购买34辆新能源汽车后,因电池更换和保修事宜未达成一致意见,徐州某公交客运公司拒不支付近300万元尾款。为此,某客车公司起诉至法庭。案件受理后,某公交公司申请对电池质量问题及造成的损失进行司法鉴定。因涉及34辆汽车,且汽车均在徐州,如果启动鉴定程序,鉴定费用需近百万元,势必扩大双方当事人的损失。为了低成本、高效率化解该纠纷,王婧得知双方当事人已合作多年,有良好合作基础后,一方面,她主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纠纷原委,倾听企业诉求,向其阐释法律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王婧还深入当地客车生产企业,现场了解涉案设备、资产变现等,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后,王婧以视频连线方式,引导双方当事人分4次更换设备,并同步支付相应尾款。至此,该起跨域纠纷通过“线上”方式得以妥善化解。
03
勇当企业合法权益的“守护人”
无论是面对剑拔弩张的矛盾,还是吵吵闹闹的纠纷,王婧将女性的细腻、坚韧与同理心,融入办理的每起案件中,以敏锐的洞察力,理出矛盾的争执焦点,找准矛盾的堵点和难点,提出矛盾破解的关键点,让每起纠纷在抽丝剥茧中迎刃而解,让参与诉讼的每家企业都能感受到司法温度、重获前行的力量。
一位60多岁的当事人苏某某谈起前不久刚审结的一起案件颇有感慨:“那是我人生中打的第一个官司。打官司前,律师告诉我,这官司可能要花两三年时间。那时,我心里就很忐忑,想不到3个月就了结了,法官办案既公正又高效。”
原来,2019年1月,江西某投资公司开发建设的上饶某新建工厂工程项目,确定由某建设公司与某建筑设计公司中标承建。同年4月,某建设公司将案涉项目转包给苏某某。合同签订后,苏某某组织人员进场施工,并投入了资金、人力、物力等。工程竣工后3年多时间,业主未按合同约定启动审计程序结算工程款,某建设公司也怠于履行付款义务,为此,苏某某诉至法庭。
案件办理时,苏某某申请对案涉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王婧根据案件情况,将结算工程款事项进行举证责任分配,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听取当事人意见,了解纠纷的难点、堵点所在。经多次释法明理后,双方当事人同意启动司法鉴定程序。鉴定结果出来后,王婧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庭。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经组织调解未果后,王婧及时作出了判决。判决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
“像苏某某这样的纠纷,在旭日法庭经常会遇到。作为商事法庭,我们见证了很多企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个别企业的岌岌可危,每起案件都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每起纠纷都承载了企业对公平正义的守护,我们必须担起自己的职责,依法行使好手中的审判权。”王婧说。
每天晨光熹微时,王婧已在计划一天的工作安排;万家灯火时,王婧仍在伏案工作。忙碌是王婧的日常注脚。“案件办理时,我会尽可能多做调解工作,让当事人能心平气和坐下来‘有话好好说’,这样既能减少企业的诉讼成本,也能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企业喘口气。”王婧说。
“王婧的各项工作指标始终在院里名列前茅。她敢于为破局提供新思维,善于在困局中寻找新思路,找到案件的最佳解决方案,既为群众解‘法’结,又为群众解‘心’结。”广信法院院长杨小明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5月,王婧(后排)在开庭审理一起案件 供图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19年以来,王婧累计办理民商事案件2138件,无一发回、无一错案、无一信访,审判质效位居江西省法院前列,并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04
帮助企业织牢抗风险的“防护网”
不诉少诉是企业减少讼累的朴素愿望,也是王婧始终追求的目标。
作为旭日法庭庭长,王婧在梳理辖区案件时发现,企业在原料引进、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因合同条款约定模糊化、责任空心化、救济笼统化等,陷入风险防范的“盲区”。
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如何将关口前移,将司法服务从“救火式”处置向“防火式”预防转变,既帮企业化解纠纷,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也帮企业预防纠纷的发生,做到案少无讼?王婧带领旭日法庭干警深入企业车间,听需问症解难题,将司法服务“沉下去”,帮企业织牢抗风险的“防护网”。
凝聚更强合力,是构筑“防护网”的关键。经过充分调研后,旭日法庭依托经开区社会治理中心,整合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多方资源,将涉企纠纷纳入社会治理中心,根据纠纷类型进行分流化解,让更多矛盾化解于前端、解决于诉前。成立“法院+商会”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商会会员企业的法律顾问担任商事调解员,通过开展支部共建等活动,联合开展企业风险监督评估,及时互通涉企纠纷动态及其重大隐患,共商应对之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6月,某起买卖合同纠纷案经王婧(左二)调解后,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供图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在王婧的带领下,旭日法庭主动对接辖区行业协会,为辖区光伏、光学、新能源汽车新质产业链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全力护航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入经开区管委会设立的对点企业服务小组,及时排查企业易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做好诉前纠纷化解工作。
加强分析研判,是构筑“防护网”的重点。旭日法庭每季度向经开区管委会报送《经开区涉企纠纷情况分析报告》,对辖区企业纠纷的类型、特点、趋势等进行研判预警,分析高发、多发案件深层次的原因,提醒党委、政府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预防。此外,法庭不定期为辖区6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量身”制作《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月报》等1000余份,成为洞察区域经济“法治健康”情况的“晴雨表”。
督促改进工作,是构筑“防护网”的难点。旭日法庭将司法建议作为督促相关单位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全力抓紧抓好。在处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时,法庭发现某仲裁委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导致仲裁与诉讼程序无法衔接的情况。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旭日法庭向某仲裁委制发了司法建议。某仲裁委及时复函表示,会进一步加强对仲裁程序的监督审查,强化与法院的沟通联系,统一裁判尺度。“之后,我们受理涉及该仲裁委的劳动争议纠纷案,未再出现类似情况了。”旭日法庭法官助理陈宇甄说。
初心坚如磐石,奋斗只争朝夕。15载法院生涯,让王婧在司法这片沃土上得以扎根、成长。每次法槌敲响后的回荡声、每起案件办结后群众的称赞声,都是王婧为践行司法初心作出的有力尝试。“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为企业浇灌信心,都要为发展注入活力,让司法裁判成为滋养营商环境的春雨润土。”王婧说。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3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1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