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富博农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央西北工委:我党系统研究国内民族问题的开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7 08:27:40   浏览次数:5  发布人:479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在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西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大后方,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成立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并肩战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吕峻涛、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在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西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大后方,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成立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并肩战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吕峻涛、李新安、张喆国画《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与陕北红军在吴起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自此,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中国革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凝聚各民族力量共同抗日,成为当时关乎抗战成败的关键所在。会议还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动员蒙、回及一切少数民族在民族自治原则下共同抗日”的主张。

    为适应抗战形势和民族工作需要,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正式组建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下设回民工作部和蒙古工作部。张闻天兼任西工委书记,李维汉任秘书长,其主要职责是重点管理陕、甘、宁、青、绥五省白区工作,尤其是回、蒙古民族事务。西工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工作正式纳入抗战战略体系,肩负起“双轨使命”:一是在敌后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二是探索解决民族问题之道,凝聚少数民族抗日力量。

    西工委成立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党组织力量薄弱,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了解有限。面对这种情况,西工委的同志们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开展工作。他们翻山越岭,穿过茫茫戈壁,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当地群众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用真诚赢得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

    我们党虽然很早就开展少数民族工作,但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武器,系统地研究国内少数民族问题,并开展少数民族工作则是从西工委开始的。为了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包括牙含章、秦毅、朱侠夫、王铎、孔飞、周仁山等成员,对蒙古、回等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其中,陕北公学蒙古青年队也叫55队,是由100多位蒙古族学员组成的。

    1939年五、六月间,王铎等人前往伊克昭盟(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7个旗进行考察。1940年5月,孔飞等人前往土默特旗考察,并招收当地近30名蒙古族、汉族学员回到延安。1940年12月,西工委和陕北公学文艺工作团联合组成“蒙古文化考察团”,由王铎、焦心河率领,赴内蒙古考察蒙古族传统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同年12月,又组成3个巡视团,由金浪白、马文良等人率领,分别前往关中、陇东、三边(陕西定边、靖边、安边)等地考察。这些考察、调研工作对于了解西北地区抗战实际,以及招收少数民族学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都很重要。由此积累的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也为党中央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调研过程中,西工委同志察觉到日军妄图通过破坏草场、掠夺牲畜,来削弱蒙古族群众的生存根基,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西工委同志提出组织牧民成立护牧队,保护草场和牲畜,将护牧队与抗日武装相结合,在保护生产的同时,打击日军侵略行径。西工委的同志在调研工作中还了解到,日军针对回族重视商业的特点,对当地商业进行破坏和封锁,严重影响了群众生计,也阻碍了抗日物资的流通,于是西工委同志积极协助商人,开辟秘密运输通道,既保障了抗日物资供应,又促进了当地商业发展。

    西工委还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举办多期干部培训班,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抗日形势。参与培训的干部回到当地后,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活动,为团结各族同胞共同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青海,西工委培养的藏族干部深入牧区,用藏语向群众宣传抗日的意义,动员藏族青年参军入伍,组织群众为抗日队伍提供物资支援。藏族同胞积极响应,为保卫祖国贡献了力量。

    西工委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西北地区各地党组织严格执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动员和组织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发展了众多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在开展抗日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内蒙古的抗日根据地,涌现出多支少数民族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队员来自蒙古族各部,他们积极抗日,缴获敌军枪械以及大量物资,切断了日军西进的补给线。游击队还建立了“蒙汉联合政权”,引导各族青年参与根据地的治理,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1940年4月,西工委拟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7月拟定《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经中央书记处批准,这些提纲成为抗战期间指导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41年5月,党中央决定,西工委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统一领导西北地区党的工作。

    虽然西工委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其民族工作实践,激发了西北地区各族群众的抗日热情,并为我党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各民族平等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周芳 海宁

    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79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福博农产品采购网 (c)2008-现在 foub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