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国旅游协会启动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收集工作,此项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踊跃申报。迄今,协会已收集到一批新颖独特、具有创新精神的“案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选登这些“案例”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案例名称: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申报单位:江西万寿宫文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在南昌城市版图的核心区域,一处承载着千年赣鄱文明记忆的历史街区正以崭新姿态焕发光彩。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这座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担纲规划设计的城市更新典范,不仅完整保留了晚清赣派民居的建筑肌理,更通过“保护为先、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将昔日的棚户区蜕变为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商旅综合街区。从老万寿宫的斑驳残垣到如今日均超8万+人次的流量地标,这里正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地标新篇章。
01
千年文脉的现代转译
从历史遗存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蜕变
历史基底的保护性修缮:让老建筑开口说话
老万寿宫片区曾是南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清末民初的赣派民居群承载着江右商帮的辉煌记忆,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沦为基础设施陈旧的棚户区。规划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建旧如旧”原则,对片区内118处清末赣派民居风貌原址重建最大程度的恢复与再现历史记忆,保留了“”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建筑特色,复原了天井、马头墙、木格窗等典型赣派建筑元素。其中,作为“天下万寿宫祖庭”的铁柱万寿宫,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风貌复原,使其成为街区的文化精神内核。
清华建筑设计的规划智慧:传统形制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以“修旧如旧”为理念,在保持原有街巷肌理的基础上,通过“一核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实现功能重组:以铁柱万寿宫为文化核心,沿中山路与船山路形成商业轴与文化轴,划分北部商业区、南部历史风貌区与文化体验区。这种规划既保留了“三街五巷”的历史格局,又通过连廊、广场等现代建筑语言串联起不同功能区块,使14.6万平方米的街区成为“活态的建筑博物馆”。改造后的街区既可见雕花门板、青石板路的历史质感,也配备了现代化的消防、安防及导览系统,实现了“修旧如旧”与“功能迭代”的完美平衡。
业态规划的文化锚定:让商业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街区摒弃了传统商业综合体的同质化路径,以“赣鄱文化第一街”为定位,构建了“文化+商业+旅游“的复合业态体系。在118处历史建筑中,不仅保留了铁柱万寿宫、老街老巷展示馆等文化地标,更引入非遗匠心馆、万寿宫文创旗舰店等文化体验业态,使商业空间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这种“以文塑商、以商兴文”的规划理念,让游客在消费过程中自然浸润于赣派文化的魅力之中。
02
创新运营的多维破局
从空间改造到生态构建的运营范式
首店经济引领商业升级:30%首进江西品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街区坚持“首店优先”的招商策略,通过精准的品牌筛选构建独特商业矩阵,目前入驻街区的首进江西品牌占比达30%左右,如:花间阁·泊时高端度假酒店、中影泰得影院、阿迪达斯MBC旗舰店、开关惊悚喜剧、一支麦剧场、不二民谣酒吧、COMMUNE餐酒吧、啤客走廊酒吧、W.Management、Ariseism、穿行潮牌集合店、布兰兔的植物庄园、Gift、三生有信、Fufuland等,不仅提升了街区的商业能级,更通过差异化体验形成客流虹吸效应。以COMMUNE餐酒吧、啤客走廊酒吧为代表的夜经济品牌,与街区斥资千万打造的夜间全息投影灯光秀形成联动,共同构建涵盖“美景之夜、美食之夜、美酒之夜、文化之夜、娱乐之夜、浪漫之夜”的“六夜”经济体系,使街区从日间观光地升级为24小时活力街区。
“月月有主题”的营销矩阵:150场活动激活全时消费场景
街区运营团队深谙“场景营销”之道,围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都精彩”的策略,全年策划组织150余场各类活动。“一秒穿越千年前・万寿宫里过福年”、“万寿花潮节・花花世界”、“江右文化生活周”、“万寿造星大赛”、“周年潮庆盛典”、“万寿宫跨年嘉年华”等原创主题IP活动。江西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南昌城市名片将重点深挖江西民俗文化、江右商帮文化及故事,联动鲲茶打造的“二胡小姐姐”火遍全网,南昌大饭店“王勃对诗”、一支麦小剧场、唐朝VR体验、五大路演天团等都是用文化吸引人,用体验留住人,以创新性思路,因地制宜做好街区文化提升,打造热点话题联动城市级文旅话题进行活动炒作,这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矩阵立体传播,获央视新闻联播、新华每日电讯等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全媒体矩阵曝光量超4亿,多次荣登同城榜热门话题,形成 "活动引流 - 内容传播 - 二次消费" 的良性循环。
智能服务与人文关怀并重:构建全龄友好型消费环境
在服务提升方面,街区打造了“线上+线下”的智能导览体系:完善的街区小程序提供店铺位置、特色商品等详细导览信息,街区内的智能导览屏幕则为不同年龄层游客提供便捷查询。同时,针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和引导服务,工作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街区知识与服务意识。这种 “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与满意度。
03
标杆效应的全面彰显
从区域更新到城市能级提升的价值跃迁
流量与消费的双爆发:7900万+人次客流背后的经济动能
自2021年10月正式开业至2025年5月底,街区累计实现销售约11亿元,客流超7900万人次,其中2024年全年客流达2700万人次,较上一年度增长17.9%,商业销售额增长16.4%。2023年跨年夜单日客流超33万人次、2025年五一期间客流超110万人次的流量峰值,不仅创造了南昌商业街区的新纪录,更形成了强大的消费辐射力。街区的繁荣直接带动了周边3000余人就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国家级荣誉的大满贯:从城市名片到行业标杆的品牌进阶
凭借卓越的运营成效,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斩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国家4A旅游景区”等国家级文旅商业荣誉,同时揽获“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多项省级称号。在媒体传播层面,街区获30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媒体矩阵全覆盖达4亿+人次,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突破1亿+,稳居南昌热搜榜、小红书话题曝光量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文商旅IP。
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典范:为历史街区活化提供"南昌方案"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运营,开创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活化”的全新模式。通过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业规划,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功能植入的平衡;通过首店经济与文化IP的打造,构建了差异化的商业竞争力;通过智能服务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这种“文化为魂、商业为体、运营为翼”的发展路径,不仅让南昌的城市记忆得以延续,更让赣鄱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25年为全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昌方案”,并入选商务部公布的首批10个“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实践案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元素完美融合,成为商文旅协同发展的典范。
从老万寿宫的袅袅香火到如今街区的璀璨灯光,从棚户区的陈旧斑驳到国家级街区的熠熠生辉,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南昌城市更新的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既是赣鄱文化的当代展示窗口,也是商业运营的创新引擎,更为城市商圈能级提升注入活动。未来,随着运营的持续深化,这座融合千年文脉与现代活力的历史街区,必将成为展示江西文化自信的重要地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