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冰川是地球的“白色宝藏”,不仅为数十亿人提供淡水来源,还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融,不仅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2025国际冰川保护年呼吁青年参与冰川保护工作和气候行动,在2025年3月21日首个世界冰川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气候传播大使王一博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气候变化,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冰川。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气候传播大使王一博、科学探险家温旭在仁龙巴冰川钻取冰芯
作为世界冰川日青年气候行动倡导的落地行动,让更多青年投身气候危机下的冰川保护。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2025国际冰川保护年青年科学探索——暨冰川保护青年环境志愿行动”,选拔优秀青年代表前往西藏来古冰川,学习冰冻圈科学知识,聚焦来古冰川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废弃物调研和清理行动,汇聚利益相关方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此活动的成果也计划作为COP30中国行动展示的一部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古雅砻冰川
01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与地点
2025年5月18日至24日
西藏来古冰川
课题内容及预期成果
课题一:增强理解
支持冰川科学研究和监测计划,以增进冰川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水资源、社区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理解。
课题二:促进行动
跨界合作,尝试建立冰川保护环境志愿服务零废弃景区试点行动,并研讨冰川可持续生态旅游方案。
活动成果将以青年代表撰写、提交《来古冰川零废弃景区建设试点方案》(拟)和《冰川零废弃场景指南》(拟)或其他创新方案的形式呈现。
专家导师
中国科学院藏东南⾼⼭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专家(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刘巧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温旭
科学探险家,极地未来创始人、理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极地科学探险专业委员会主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杨兵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乡村旅游、旅游治理、研学旅游
日程安排
*实际行程以最终通知为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02 招募方案
招募对象
18-35岁,冰冻圈科学、气候变化、生态旅游、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以及在各自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积极行动的有志青年。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资料:
以下材料会作为选拔的重要参考(可选):
①机构或者有专业影响力的个人推荐;
②机构创始人或项目发起人;
③冰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设计等专业背景或参与过“零废弃”实践者优先。
截止日期
2025年5月2日24:00,报名结果将于5月6日公布。
费用
主办方将承担此次活动期间(5月18日-24日)青年代表的当地食宿、交通、课程、保险等费用。青年代表所在城市至西藏林芝的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联系方式
靳增江
010-84633416
yuanyuan5505@163.com
夏艺丹
yidan.xia@polarhub.org.cn
办公时间:09:00-18:00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拟)、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拟)、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拟)、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拟)、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生态环境局(拟)、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生态环境局(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卡游泛娱乐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