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慢病科开展了对65岁以上老人健康素养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抽取的4个街道的400名老年居民,大部分老年人对老年跌倒还不够重视,认为跌倒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
其实对于老年人而言,跌倒很可能带来骨折,而老年人的骨折,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可造成老年人骨折、头部损伤等,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有哪些因素使得老年人容易跌倒?
从自身来说,老年人视觉、听觉、运动机能都有所衰退,大脑中枢衰退影响智力、反应能力及协同运动能力,从而导致步态、平衡功能下降。此外,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都能引起老人出现头晕、眼花、体力不支等容易造成跌倒。从环境因素来看,地面不平、有积水、障碍物、光线造成的视野模糊也使得老年人看不清地面导致跌倒。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跌倒后容易引发骨折,进而可能威胁生命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呢?
要养成“慢性子”,适应衰老。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还和之前一样灵活,生活中“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这可是一个危险因素。要逐渐养成慢性子,比如接电话时,不要听见铃声就赶紧跑过去;比如起床时,不要立即站立起来,以防晕倒,可以先坐起来缓30秒;再比如外出时,不要着急赶电梯、公交,要学会享受慢节奏的生活。
要加强自身锻炼。有的社区中心,开展了老年人防跌倒操,通过练习一些动作,来增加老人的平衡能力和力量。比如扶着栏杆单脚站立,脚跟对脚尖的“走一字”,另外还要加强下肢力量的练习。
家居环境要适老化改造。根据之前问卷显示,很多老年人认为家居环境是熟悉的环境,老年人很少在家发生跌倒。其实根据临床来看,很多老年人都是在家跌倒的,特别是卫生间、厨房,这些地方容易积水造成地面湿滑,因此要及时清理积水。此外也可以做一些改动,比如在地面上铺一层防滑垫,在马桶、洗浴附近安装扶手,避免脚下打滑。像厨房,由于地方小,有时堆积的杂物较多,要及时清理老年人经常走动的地方,确保整洁,避免老年人为了躲避杂物“走钢丝”般地左右摇摆,导致跌倒。
由于老年人生理变化,很易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预防跌倒,重在预防,老年人要增强健康防范意识,做一名生活中的“不倒翁”。
(作者为海淀疾控中心慢病科 张一开)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