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暑期是用电高峰期,各地采取多种灵活举措,推动农业、工业、办公等场景节能降耗,以绿色技术赋能生产。
浙江衢州——
村企合作,光伏大棚育出“致富菇”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的香满亭花菇田园综合体内,一排排现代化大棚覆盖着光伏板,宛如一片蓝色海洋。走进大棚,恒温恒湿环境中,不少香菇正破棒而出。
“这是一座‘菌光互补’的田园综合体。”浙江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佑存介绍,通过“棚上发电、棚下种菇”模式,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结合研学、观光、采摘等活动,进一步撬动乡村旅游发展。
“以前我们种菌菇,最怕极端天气。”朱佑存说,“夏日高温、冬日严寒,传统大棚难以应对;也想过装空调,但算下来成本太高。”
像团石村一样,龙游县不少村庄都发展菌菇种植,温度难控制、用电成本高成了共性问题。2023年起,当地逐渐探索出一套“菌光互补”的新模式——通过“企业主导、多方共投”模式,由供电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利用菌菇大棚顶部空间安装光伏板,不仅能解决菌菇种植用电需求,还能提高土地效益。
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团队负责人,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政企客户服务班客户经理黄治广说,部分村民对在大棚上安装光伏板心存疑虑,“发电设备安不安全”“会不会影响光照”“发的电怎么用,要不要交钱”……质疑声、反对声不少。
“为了打消顾虑,技术团队在大棚里一待就是半个月,加固大棚结构,反复调试光伏板的安装角度,确保既能高效发电,又不影响菌菇所需的光照。”黄治广说,“所发电力除满足生产需求外,剩余部分并网。”
“光伏板就像给大棚打了把‘遮阳伞’,夏天棚内温度比普通大棚低8至10摄氏度,光伏发电量不仅能满足大棚内空调用电,7月还有680千瓦时余电并网,带来额外收益。”团石村村民汪哲庆说。
今年,田园综合体又上线了更多智能化生产设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光照及栽培基质水分,数据汇聚至云平台;自动调节通风精准滴灌系统,不仅能节水,更让菌菇生长环境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实现了品质与产量双提升……
朱佑存还将目光瞄准了研学游:“我们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绿电体验项目。从光伏发电到菌菇种植,再到冷链运输,全程可视化展示,他们能更直观地感受绿色能源带来的变化。”
(本文摘编于《人民日报》2025年8月21日11版)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