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为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发挥实效,着力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开设“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媒体一线观察”专栏,邀请媒体记者走进企业、市场、基层法院,以客观、务实的视角,聚焦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纠纷解决、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司法需求,展示人民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扎实成效。敬请关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以法护企,以商兴闽
——福建法院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福建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截至2024年底,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企业数量。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在福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以严格公正司法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福建法院踔厉奋发,将答案写在每一个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个案办理中,写在每一个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中。
保护知识产权,促推企业向“新”而行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保护新质生产力。
在创新浪潮热情奔涌之时,研发成果被盗、员工“携密”跳槽等种种侵权行为成为阻碍企业创新的“绊脚石”。
某科技公司是一家集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系统集成服务与咨询于一体的软件公司,并于2019年6月21日就名称为“T平台”等系列软件申请著作权登记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几年前,某科技公司发现在宁夏的业务断崖式下跌。“我们经调查发现,某信息公司作为同类竞争企业在当地中标了多个项目,且中标的软件与‘T平台’软件如克隆般相似。”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说道。
带着疑问,某科技公司对接触过“压箱底”技术秘籍的人员展开进一步调查。原来,某信息公司将软件换个“马甲”对外销售前,某科技公司前员工罗某未经正规招聘手续就进入某信息公司工作,而魏某更是在某科技公司就职期间就兼职为某信息公司工作。
“接触+实质性相似”是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审理中的重要方法。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某信息公司具有通过罗某、魏某接触权利软件的可能性。某科技公司的举证可以证明被诉侵权软件与“T平台”软件相比,在代码、数据库结构及图片信息等方面存在大量的相似之处,某信息公司不能对前述相似性作出合理解释,又拒绝提供源代码用以比对,依法认定其向采购单位交付软件的源代码与权利软件构成实质性相似。福州中院遂判令某信息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某科技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45万元。
一场“人才跳槽”风波的圆满解决,是福建法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福建法院推动品牌强省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加强传统品牌、老字号司法保护,助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强化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助力品牌经济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半城烟火半城仙”商标侵权纠纷案,认定权利人将与泉州城市特色紧密相关、描述泉州多元文化形象、具有泉州标志性记忆的“半城烟火半城仙”文化公共资源抢注为商标并提起诉讼意图牟利,构成滥用知识产权,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此外,福建法院强化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回应创新主体需求,加强与产学研用各领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有效回应各类创新主体司法需求,实现司法保护与创新实践同频共振。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深入宁德时代公司、宁德新能源公司、九牧集团、安踏集团等企业调研,并邀请省人大代表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主题视察活动,倾听企业诉求,及时助企纾困解难。
2024年,福建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5299件,审结25512件,同比分别上升9.71%、16.20%。
不唱“独角戏”,协同作战多元化解
在一起案涉标的额3000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案涉双方为某大型商业集团与某银行,若不能妥善处理,3000万元的标的额将裂变为4.8亿元的债务和更多关联债务纠纷。
而双方从剑拔弩张到在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达成调解协议,用时仅两个多月。秘诀何在?答案是把司法资源的“好钢”用在审执中心“刀刃”上。
“福州金融市场活跃,金融机构较多。为了保障司法供给,我们与福州市台江区政府、福州市数字福州集团有限公司一同打造审执中心,充分发挥解纷资源‘一栋楼’的集聚优势,合力化解金融矛盾纠纷,形成止金融纠纷于未诉、化金融风险于未发的‘福州范式’,努力为福州创造更好营商环境。”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詹强华表示。
在审执中心,福州中院立案庭、清破庭、执行局及六城区基层法院的审判执行干警和聘用的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别组成立案团队、审判团队和执行团队,在不打破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基础上,负责六城区金融案件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
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累计收案4.6万件,成功调解纠纷金额约2.42亿元,诉讼端审结案件金额253.28亿元,累计处理周期缩短至36.55天。2025年执行到位率达47.86%,执行金额186.68亿元,实现“审判质效+执行效能”的双提升。
同样的成功实践,还发生在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多地开花的实践背后,是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设计引领——福建高院与福建证监局、福建银保监局联合出台纠纷多元化解规范性文件,推动全省8个地市建立由党委牵头、各职能部门协同的多元解纷机构。
多元化解协同作战,不止于金融领域。
在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区,包括泉州中院、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在内的多个单位参与建设的泉州市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就坐落于此,成为泉州市化解涉住建领域民事纠纷的重要前沿阵地。
这里整合了人大政协、行政、司法、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聘请特邀调解员,打造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纠纷特色调解室。针对建筑工程、物业管理、房屋买卖租赁等高频问题,解纷中心提供精准化、前置化法律指导,变“事后处置”为“源头预防”,助力行业风险防范化解。
“双向发力十六载,纠纷一朝解,300万元工程款终到位”。在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中,涉及一笔竣工16年却一直未结算的工程款,也已不具备司法鉴定的启动条件。专家利用其在工程造价行业从业多年的深厚专业背景,出具专家建议书作为案件认定事实的重要参考,这是促成双方和解的“关键一招”。
解纷中心以助力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任务,2024年以来深入8个街道463个小区开展前端排查,将常见纠纷引导至解纷中心调解,设立巡回法庭一站式办案,处理涉及123个小区物业管理问题180余件。
着眼内外协同,福建法院持续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合力。2024年,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商事纠纷22.76万件,审结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刑事案件2663件,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发展。
惠企安商,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民营经济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经营、投资、内部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商事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需要更专业的调解服务,呼唤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将商协会组成联盟,集聚行业社会专业资源参与商事纠纷调解——福州法院以生动实践,护航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福州中院倡议设立“商和榕城”商会纠纷调解联盟,吸纳福建省民营企业商会、福州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九家商协会为成员单位。调解联盟依托福州中院在安澜会馆设立的“亲清法企会商厅”,创新“法官指导+商会调解+民事调解书”模式,为商事纠纷提供高效、便捷、实惠、灵活的解纷路径,力促“商人纠纷商会解”,涉企纠纷不出企业、不出商会。
调解联盟成立以来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市两级法院累计委派案件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60%,履约率超90%,涉案总金额超1.2亿元。
司法服务同样积厚成势。福州法院与调解联盟建立常态化双向反馈机制,定期在“亲清法企会商厅”进行信息交流、风险预警、堵点研判等,发布商事审判等白皮书,编印法律指南、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手册等,促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福建是著名侨乡,已连续举办八届闽商大会,现有闽籍华侨华人数量占全国华侨华人总数的30%。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福建法院永不止步。
2025年2月,福州中院与福州市侨联、仲裁委创新推出“法仲联侨”协同解纷机制,形成“一纷共解”新格局。借助侨联对侨胞、侨企熟悉的优势,仲裁委专业的优势,助力审前分流、诉中调解、执行合力有序运转。
同时,推出“减半再八折”的惠民举措,即当事人同意仲裁调解的,仲裁费用在法院诉讼费用减半收取的基础上计收80%,并简化退费流程,以最快速度“点对点”办理退费手续,力争实现“一趟不跑、一次就好”,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惠企安商,着眼国际视野,福建法院积极促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与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签署备忘录,高标准推进厦门、泉州国际商事法庭和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建设,持续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秉持丝路精神,连续承办两届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促进司法交流合作,得到中外有关方面充分肯定。
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
“依法规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依法规制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着力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
“依法严惩网暴伤企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侵犯民营经济组织名誉权和经营者人格尊严、隐私权等犯罪。”
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释放发展动能。福建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为福建加快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见习记者:渠丽华
见习编辑:肖雅雯 |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梦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