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9月22日至27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WCBR)将在我国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多年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扎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用科技的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走进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在我国西南蜿蜒的边境线上,高黎贡山不仅是一座雄奇的自然山脉,更是守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道绿色屏障。理解并守护这个全球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需要科学的“眼睛”与长期的坚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高黎贡山设立野外台站,用科技书写万物共生的和谐篇章。
筑站生态要冲
高黎贡山
是西南季风进入我国的
第一道生态屏障
拥有全球少有的
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于一体的
跨境森林生态系统
高黎贡山及其邻近区域
拥有东亚
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高黎贡山/独龙江森林生态系统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以下简称独龙江站)
选址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典型区域
海拔约2200米
森林结构完整
物种构成独特
为生态研究
提供了理想的原位观测平台
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
资料积累和数据集成
独龙江站致力于研究
高黎贡山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功能、演变机制、生态安全等
作为守护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
重要科技前哨
独龙江站
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提供关键科学支撑
聆听森林“呼吸”
在独龙江站
科研工作依托
一套立体化观测体系
稳步展开
台站内的综合气象观测场
长期自动化观测
常规气象要素和太阳辐射参数
在野外
长期采样样地
植被动态监测样地
综合观测场
辅助观测样地等
协同开展对水分、土壤、气象
及生物要素的系统追踪
在水文方面
集水区测流堰等水文要素观测设施
通过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
持续捕捉径流、泥沙的动态变化
为解析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
推演水土保持效能
积累下扎实的第一手数据
多样生命 共生共荣
高黎贡山
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仅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36%
却分布有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
和26%的脊椎动物
这里是许多特有和濒危物种
赖以存续的家园
从大树杜鹃、秃杉、长蕊木兰
到怒江金丝猴、云豹、灰腹角雉
生命的故事在此延续
独龙江站建站以来
科研团队在高黎贡山地区
持续开展资源及植被调查与评估、
生态适应研究等工作
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为理解物种适应与生态系统维持机制
积累关键资料
未来
独龙江站将继续携手保护区
发挥各自优势
进一步融合科研、保护与社区发展
助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
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视频制作:中国科学院声像中心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