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富博农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这种比 PUA 更隐蔽的控制手法,正在悄悄耗尽你的自信,男女都应该了解一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4 20:51:3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e2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你身边是否有这么一个人,经常对你说类似的话:“你是不是记错了?我根本没说过那句话。”“你总是太敏感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都觉得你有问题,只有你自己不承认。”这些话听起来或许不经意,却一次次让你陷入这样的状态:· 怀疑自己的记忆:反复思考某件事是否真的发生过,甚至忍不住一遍遍在脑海中验证。·质疑自己的感受:总是需要解释自己的反应,试图证明自己没有“反应过度”。·感到困惑和不安:明明心


    你身边是否有这么一个人,经常对你说类似的话:

    “你是不是记错了?我根本没说过那句话。”

    “你总是太敏感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大家都觉得你有问题,只有你自己不承认。”

    这些话听起来或许不经意,却一次次让你陷入这样的状态:

    · 怀疑自己的记忆:反复思考某件事是否真的发生过,甚至忍不住一遍遍在脑海中验证。

    ·质疑自己的感受:总是需要解释自己的反应,试图证明自己没有“反应过度”。

    ·感到困惑和不安:明明心里不舒服,却说不清具体问题在哪里,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对自己失去信任:渐渐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是不是“真的像对方说的那样有问题”。

    如果这些情景让你感到熟悉,那么,你很可能正经历一种隐蔽却极具破坏性的心理操控方式——煤气灯操纵(Gaslighting)。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煤气灯操纵:

    源于一场谋财害命的骗局

    “煤气灯操纵”(Gaslighting)一词源于 1944 年的经典电影《煤气灯下》(Gaslight)。影片中,丈夫格雷戈里为了谋夺妻子宝拉的巨额遗产,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骗局。

    例如,他偷偷调暗家中的煤气灯,却坚持告诉宝拉灯光并没有变化;他将宝拉的物品藏起来,随后指责她粗心大意,甚至暗示她精神失常;他还在朋友面前散布宝拉精神不稳定的谣言,把自己的操控伪装成对她精神状态的“关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日复一日,宝拉从一个自信的女性,逐渐变得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力甚至理智,最终濒临崩溃。格雷戈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相信她疯了,从而名正言顺地将她送进精神病院,独占她的财富。

    电影中的“煤气灯”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象征,生动地展现了施害者如何通过持续的否认、歪曲事实、撒谎和心理暗示等手段,让受害者逐步怀疑自己的现实感知、记忆和判断力。最终,受害者失去了对现实和自我的信任,深陷混乱和无助之中,在精神上完全依赖操纵者。正因如此,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定义为“煤气灯操纵”,用来描述一种隐蔽却极具破坏性的心理虐待模式。

    煤气灯操纵的 4 种常见“套路”

    煤气灯操纵的本质就是睁眼说瞎话,把白的说成黑的,把有的说成没的,把他的说成你的。因此,煤气灯操纵者在向你灌输虚假信息,引发自我怀疑时,会常用以下套路:

    1、公然撒谎与坚决否认

    这是煤气灯操纵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手段。操纵者会面不改色地否认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哪怕你有确凿的证据。例如,你清楚地记得伴侣承诺周末会陪你,但他却矢口否认:“我从没说过这话,是你自己想象的吧。你总是记错事。”当你拿出聊天记录时,他可能会说:“你肯定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只是随口一提。”

    2、攻击你的认知与情感

    操纵者会频繁地使用“你太敏感了,什么都当回事。”“你反应这么大,真是不可理喻。”“你是不是疯了?正常人不会这样想。”这类话语,将问题的焦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你的“人格缺陷”上。

    例如,当你对伴侣的无礼行为表达不满时,他不但不道歉,反而指责你:“这点小事也值得生气?你真是小题大做,不可理喻。” 这种指控会让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情绪反应真的不正常。

    3、扭曲事实与推卸责任

    这是煤气灯操纵者逃避责任的惯用伎俩。他们会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你,让你觉得一切都是你的错。

    例如,一个出轨的丈夫可能会对妻子说:“都是因为你整天出差,我才会出轨,是你把我推开的。” 或者,家里微波炉坏了,他也会莫名其妙地指责:“肯定又是你弄坏的,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种无理的归咎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内疚感。

    4、孤立和切断外部支持

    为了更好地控制你,操纵者会有意无意地让你疏远朋友和家人。他们可能会在你面前说你朋友的坏话,或者在每次你和朋友聚会后都制造不快,让你觉得社交是一件很累的事。 当你被孤立后,就失去了可以验证现实的外部参照系,只能依赖操纵者的判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是煤气灯操纵还是沟通不畅?

    关键看动机和结果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问:如何区分煤气灯操纵和普通的吵架或沟通不畅?毕竟,谁都可能在争吵中说出伤人的话,或者因为双方看法不同而极力说服对方。而且,每个人关注的细节不同,对同一事件的记忆自然可能不一致,甚至会忽略某些经历或细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错误地将普通的分歧或误解贴上“煤气灯”的标签,不仅会让我们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必要的敌意,还可能进一步破坏关系。判断的关键在于,要透过表面的言语和冲突,审视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1、煤气灯操纵的动机是逃避责任或实施控制

    沟通不畅通常是无意的,源于双方的误解或表达能力不足。而煤气灯操纵则完全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心理操控。根据研究,煤气灯操纵常见的动机主要有两个:逃避责任和实施控制,并且这两种动机常常同时存在,相互交织。

    • 逃避责任

    逃避责任是煤气灯操纵最常见的动机,尤其是在犯下过错后。例如,发生婚外情,而伴侣感觉不对劲并质疑时,出轨方很可能会开启煤气灯操纵,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并反过来指控伴侣“疑神疑鬼、疯了、没安全感、不够信任”,以此来掩盖自己的过失,逃避问责和惩罚。

    这种为了逃避责任而使用煤气灯操纵的行为也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想逃避本应分担的家务或育儿责任,而当被家人要求更多地参与时,操纵者可能会指责对方“疯了、不够有条理、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不理解不体贴自己养家辛苦”,通过攻击伴侣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 实施控制

    第二个常见动机是控制他人。 操纵者希望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说话,甚至思考,当受害者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时,他们便会启动煤气灯操纵。

    例如,有研究案例显示,施害者为了阻止伴侣追求自己的事业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会长期地、系统性地贬低对方的能力,称其“不够聪明”或“不适合”,甚至在伴侣需要完成重要任务前故意挑起争吵来干扰对方,最终目的是将对方的人生限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2、煤气灯操纵的结果:不是解决分歧,而是“我赢你输”

    当我们与他人发生分歧、争论或冲突时,无论表达是否得当、情绪是否消极,互动的最终目的通常是解决问题或表达不同观点。然而,煤气灯操纵完全不同,它的核心目标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我赢你输、我对你错、我好你坏。

    操纵者想要的不是与受害者达成共识,也不是解决问题,更不会接受任何对自己的质疑。他们的目的,是让关系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进行,使自己能够为所欲为,而无需面对任何讨论、妥协或合作的“不便”。

    因此,煤气灯操纵者不会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而是在说“你的看法本身就是错的、不正常的”。他们通过不断重复谎言和否定指责,凌驾于你的现实之上,让你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一旦他们成功摧毁了你的信誉,并给你贴上“疯了”“不稳定”或“爱撒谎”的标签,你提出的任何观点或抗议都会被迅速驳回,甚至被当作你“不正常”的又一例证。

    更进一步,煤气灯操纵的目的是让你从内心深处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不仅要在争论中获胜,还要让你相信自己的确是错的、疯狂的、过于敏感的。这种操纵不仅是否定你的经历,更是让你彻底丧失信任自身经历的能力,让你在心理上完全认输,从而实现操纵者对你的全面控制。

    即便你拿出确凿证据戳穿他们的谎言或操控,他们通常也不会承认错误或感到愧疚,反而会变本加厉。他们会用更猛烈的指控和胁迫来压制和恐吓你,升级攻击,拒绝沟通。换句话说,面对质疑和分歧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攻击,而不是沟通。

    当然,普通人在面临指责时,也可能因为自我保护本能而暂时否认自己的行为、转移问题焦点或驳斥他人的指控;同时,也会在互动中力求掌控局面、获得认可、赢取信任,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如果一段关系中,这种否定、歪曲和让人自我怀疑的行为持续且系统性地发生,成为一种常态,那么这就极有可能是煤气灯操纵。

    煤气灯操纵的反面:

    批判性思维

    记忆是不可靠的,认知是有边界的,思维也存在限制。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依靠可信任的人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甚至质疑自己之前深信不疑的观点。这种过程能够让我们更接近真相,更深入地了解真实的自己,以避免从狭隘、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出发,盲目坚持“我认为”“我感觉”“我知道”。

    真正可靠的伴侣、真心的朋友或优秀的导师,会通过与我们的互动,基于双方都能看到的事实,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和不同的视角,引导我们思考,而非操控我们的情感和判断。

    简单来说,煤气灯操纵是通过假信息让你迷茫,而它的反面,是通过真信息让你清醒。

    那么,当面临持续的否定和质疑时,我们如何主动获取“真信息”,保持清醒呢?这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现实检验系统,尤其是在职场等高压环境中。以下几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煤气灯操纵:

    ·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让操控者的行为压倒你的判断。如果某些事情让你感觉不对劲,就要正视并承认这种感觉,它是你抵御虚假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记录一切:详细记录每一次让你感到困惑的互动,包括日期、时间、目击者和具体的言行细节。这种做法可以将模糊的“不对劲”感转化为清晰、有据可查的“事实”。当面对操控者的否认或扭曲时,这些记录将成为强有力的证据,帮助你捍卫自己的记忆与判断。

    ·寻求支持:与你信任的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流,验证你的经历。一个客观的外部视角,可以帮助你确认自己的感受是否合理,打破操纵者试图制造的信息孤岛,为你提供清醒所需的支持和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期封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作者: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反邪专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参与活动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e2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福博农产品采购网 (c)2008-现在 foubo.com All Rights Reserved.